贫穷、闭塞曾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代名词不甘“坐井观天”的下庄人想摆脱贫困,走出大山。
“时代楷模”毛相林曾任下庄村村支书时,带领下庄人开荒芜、破荆棘,鏖战7年,终于天堑变通途。在一次次的探索、尝试中,下庄的公路、产业,基础设施、乡村旅游都从无到有。如今的下庄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产业兴,勤劳淳朴,乡村秀美古风存。
1997年,下庄村全村397人里有300人没有见过电视机150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村子160多人连公路长什么样。都没见过,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难道下庄村人注定与世隔绝?注定当“井底之蛙”?注定几辈子生活在这个天坑的底部子子孙孙这样穷下去?
不!
下庄村村民身体里流淌着的是不信天、不认命、不言输的血液。整整7年之后,下庄村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几近垂直的绝壁上劈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
1997年7月,刚刚当上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下庄的“井口”上望着四周海拔1300多米的群山,眼泪夺眶而出。路,已经到了不能不修的时候了,毛相林知道没有路,他们就是最后的下庄人!然而在那时,下庄村修路还没有列入全县规划,“一无钱、二无机械,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吗?”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毛相林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缺乏劳动力,他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村民们凑出了3960块钱,毛相林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
1997年的腊月初八,毛相林拿着高音喇叭,走上山崖。他一声令下,下庄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那一天,随着此起彼伏的炮声响起,很多人哭得很激动,这是几代人改天换命的愿望!毛相林和村民们一起腰系长绳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具,悬在空中钻炮眼,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们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体上,冒着随时可能坠落山崖的危险用手挖,用脚蹬。没有休息的地方,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刮风下雨,只有一块破旧的塑料布遮挡。时任重庆市万州区委外宣办宣传干部,黎延奎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了下庄人修路的过程,如果不是这些宝贵的画面,或许没有人会相信,中国的老百姓,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修路。
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然而,开修前测路员,对毛相林说的一番话真的“应验了”,“这路你修到一半,绝对是要放弃的,你肯定不敢修了。放炮炸山要掉下来余石,要伤人死人的!”意外真的就这样发生了,一个叫年轻人叫黄会元,是下庄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出去打过工、见过世面的人,他收到毛相林要在村里修路的信件后二话没说就赶了回来。那一天,他兴奋地对着黎延奎的镜头说“修公路,我们都很积极,就是盼着早日修通公路,好得到幸福……”然而,就在他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了下来,看到的人还来不及呼喊,黄会元便被推进了万丈深渊;毛相林第一时间冲下了悬崖,两个多小时后,他们在深谷里找到了黄会元已经冰凉的身体。“路是我提议修的,黄会元也是我叫回来的!”压力与愧疚从毛相林的心底往外冒,这让内心一直无比坚定的他第一次产生了动摇;然而,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陷入对修路的挣扎与彷徨时,谁也没有想到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站了出来,当着全村男女老少的面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这个地方这么苦寒,我们数十代的人受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我们公路就修通了,就摆脱这个贫困了……”
任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老父亲,一个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老百姓说出来的话“同意继续修公路的,请举手!”“修!”“必须修!“我也支持修!”就在黄会元的灵堂前,下庄村老百姓纷纷举起了手。从“毛矮子疯了”,到一声声响彻天地的“修”,毛相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第二天天还没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他带头在腰上绑上红绳第一个攀上了悬崖凿开了下一个炮眼……
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终于带领下庄人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下庄村人终于能够走出“天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路通的那一天,毛相林找来了一辆车,把这条路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自发形成队伍,跟着毛相林的车走着。走到终点的时候,毛相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他大声对着乡亲、对着这群山大声说:“今天我们终于把这条路修通了,我‘毛矮子’,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
然而,世世代代的封闭和贫困,让下庄与外界脱节了许久,修通了往外面世界的路,村民却还没有找到一条致富路,下庄村仍然是县级贫困村。
2014年,毛相林和下庄村人,在决定修路的17年后,再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毛相林请来的农委专家,通过研究海拔、气候和土质发现下庄村适合种纽荷尔柑橘,“柑橘我哪里会种哦?”“我也不想种!”在下庄村的群众大会上大家疑虑纷纷。“不会种,可以学,这么难的路都修通了,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下庄人!”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毛相林亲自到外面学,买来书带回家一点点研究,一块地一块地地去走,一户一户亲自上门去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2015年,下庄村就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毛相林没有止步。2017年,巫山县投资帮助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建成了19栋34户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2019年,下庄的柑橘迎来了大丰收。
今天的下庄村,650亩的柑橘、100亩的脆李、100亩的桃子、200亩的西瓜,水果经济四季不断种小麦、种油菜绿色山货供不应求。
今天,那条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建成的“天路”成了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之路,一条通往当阳大峡谷的隧道正在修建,抬头就是大自然美景的下庄又多了一条旅游“路”。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300元,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12670元,20来年的时间里下庄人的收入增长了40倍。这些数字真的是有温度的、是滚烫的、是饱含着艰辛、也带着幸福和笑容的,不等不靠,天路自己凿,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下庄人正是凭着这股劲头换来了峭壁变通途,穷窝变康庄。
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告别贫穷,平均每分钟有20个人摆脱贫困……这样的奇迹不是天上掉的,不是哪个“救世主”给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勤勤恳恳干出来的。
今天,我们从下庄村的这条路,看到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追求幸福的致富路;看到了共产党人,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奉献路;看到了几代中华儿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路。
今(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在山城交相辉映的灯光里,流动着他扎根基层一线脱贫攻坚的光影故事。
今夜,重庆各地标建筑为毛相林点亮。23年前,他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通天路”;路通了,他又带领全村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如今,他带领村民吃起“旅游饭”向着小康路奔去。
他守初心,7年拼搏,悬崖绝壁上凿出“脱贫路”;他用真心,15年探索,脱贫攻坚中蹚出“致富路”;他立公心,43年执着,无私奉献中筑出“民心路”;他强信心,一辈子坚守,传承精神中铺出“小康路”。
今天,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向“时代楷模”毛相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