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年红色根据地

首页 >> 专题学习 >> 十九大 >> 正文

以创新为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 时间:2018-09-22
  • 作者:王成勇
  • 点击:
  • 来源: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新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要适应这些新要求,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这些新要求,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

新一轮技术革命将为新时代提供新动能。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必须通过发展来实现,依靠创新提供新动能。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历史性交汇,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强大的发展新动能。

新动能孕育现代产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括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创新取得程度不同的突破性进展。未来一二十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新一轮技术革命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将推动以智能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产业支撑。为此,我们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路径有二: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这是基础,旨在优化存量;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这是关键,旨在扩大优质增量。因此,今后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我国的经济质量优势。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以创新为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 时间:2018-09-22
  • 点击:
  • 作者:王成勇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新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要适应这些新要求,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这些新要求,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

新一轮技术革命将为新时代提供新动能。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必须通过发展来实现,依靠创新提供新动能。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历史性交汇,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强大的发展新动能。

新动能孕育现代产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括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创新取得程度不同的突破性进展。未来一二十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新一轮技术革命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将推动以智能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产业支撑。为此,我们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路径有二: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这是基础,旨在优化存量;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这是关键,旨在扩大优质增量。因此,今后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我国的经济质量优势。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