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专题:宗旨性质教育
重点发言人:杨朝龙,材料学院高分子系主任
周志明,材料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谢春林,材料学院党委书记
时 间: 2019年11月1日
地 点:第三实验大楼B-502
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学生培养过程中
材料学院 杨朝龙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内美修能、弘道启智,以达至善之境。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六年多以来,无论是研究生培养还是本科生培养,都一直坚持德为先,专业技能次之,德才兼备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尽快成为国之栋梁。
德为先,德才兼备才是国之栋梁。从事高等教育六年,培养了不少本科生和研究生。第一次和学生见面聊到的都是首先告诫他们要学会怎么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是做事。给他们列举身边的例子,告诫他们立德为先的重要性。常和学生提起,德才兼备为大才,有德无才为小才,有才无德为庸才。希望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早日成为对国家、人民和家庭有用的大才。
树立远大理想,做最美丽的奋斗者。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理工大学很一般,甚至较差,觉得不需要具备什么远大理想。我会给他们讲一些真实的例子,告诉他们作为青年大学生,要关注时事,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要总是想着毕业找什么样的工作,工资高不高。告诉他们毕业后的选择很多,想想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朝着目标去努力,总会有收获。不要总是埋怨平台,争取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做最美丽的奋斗者。
总之,通过这次对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等材料的学习,更加坚定了自己今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努力方向,以身作则,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宗旨性质教育
周志明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里面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里面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明确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关键就在于紧紧抓住并做好立德这一核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这句古语专门阐述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总书记还多次通过“扣扣子”的比喻告诫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做好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国演义里面:人裁(废品) --无才无德是蠢才---绝不可用 (如糜芳、孟达); 人材(次品)---有德无才是庸才---可资小用 (如许靖 、糜竺);人才(下品)---有才无德是狗才---不用或慎用 (如魏延、杨仪);人财(上品)--有德有才是人才—可堪大用 (如诸葛亮、姜维)。高校要肩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就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庆理工大学“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也是将德放在首位。
人民的美好生活的维度是多重的,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但其中教育是前置性的,好的教育是稳定的就业、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是第一位的。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影响就业质量。就业质量对未来的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又有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培养的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如何锻造精品是教师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从2015年起将新增招生计划主体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成效卓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很好地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人民是阅卷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人民满意为尺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面对人民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变化的教育需求,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更重要的是,要着力破解其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孩子实现类型上的差异化发展而不是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化发展。如今,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就业前景、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低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就是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改革发展全过程,作为我们必须坚持的工作路线。把群众观点作为我们的根本立场观点,时刻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维护人民权益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服务人民的工作落实在行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基础教育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要以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优先保障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市域甚至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首先要关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我从农村出来,小时候有学上就不错了,而现在随着年轻人进城,很多人成为了留守儿童。我们村的小学曾经有将近200名小学生,而现在只有不到20人。最美乡村教师的坚守让留守儿童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是如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还需要更好的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长期以来坚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特别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小孩衣食无忧。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农村水稻的播种和收割,就无法真正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况。因此,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毅力和品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威表述,是新时代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衡量标准。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高等学校,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基础和关键。高校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确保教师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全方位提升自己,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行的”新生导师制“和”材料精英计划“希望老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除了能给学生介绍专业知识外,更希望老师能带头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好模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融真心实意,铸真材实料,造真才实学。